治卒中五尸方第六

五尸者(飛尸、遁尸、風尸、沉尸、尸注也,今所載方兼治之),其狀腹痛,脹急,不得氣息,上沖心胸,旁攻兩脅,或 塊涌起,或攣引腰脊,兼治之方。

灸乳后三寸,十四壯,男左女右。不止,更加壯數,瘥。

又方 灸心下三寸,六十壯。

又方 灸乳下一寸,隨病左右,多其壯數,即瘥。

又方 以四指尖其痛處,下灸指下際數壯,令人痛,上爪其鼻人中,又爪其心下一寸,多其壯,取瘥。

又方 破雞子白,頓吞之。口閉者,納喉中搖頓令下,立瘥。

又方 破雞子白,頓吞七枚。不可,再服。

又方理商陸根,熬以囊貯,更番熨之,冷複易。雖有五尸之名,其例皆相似,而有小異者(飛尸者,游走皮膚,洞穿臟腑,每發刺痛,變作無常也;遁尸者,附骨入肉,攻鑿血脈,每發不可得近,見尸喪、聞哀哭便作也;風尸者,淫躍四肢,不知痛之所在,每發昏恍,得風雪便作也;沉尸者,纏結臟腑,沖心脅,每發絞切,遇寒冷便作也;尸注者,舉身沉重,精神錯雜,常覺廢,每節氣改變,輒致大惡,此一條別有治后熨也)。凡五尸,即身中死鬼接引也,共為病害,經術甚有消滅之方,而非世徒能用,今複撰其經要,以救其敝方。

雄黃一兩,大蒜一兩。令相和似彈丸許,納二合熱酒中,服之,須臾,瘥。未瘥,更作。

已有 者,常蓄此藥也。

又方 干姜、桂,分等。末之,鹽孔指撮,熬,令青末,合水服之,即瘥。

又方 搗蒺藜子蜜丸服。如胡豆,二丸,日三。

又方 粳米二升。水六升,煮一沸服之。

又方 豬肪八合。銅器煎,小沸,投苦酒八合,相和,頓服,即瘥。

又方 掘地作小坎,水滿中,熟攪,取汁服之。

又方 取屋上四角茅,納銅器中,以三赤,布覆腹,著器布上,燒茅令熱,隨痛追逐,下痒,即瘥。若瓦屋,削取四角柱燒之,亦得極大神良者也。

又方 桂一赤,姜一兩,巴豆三枚。合搗末,苦酒和如泥,以敷尸處,燥,即瘥。

又方 烏臼根(銼)二升。煮令濃,去滓,煎汁,凡五升,則入水一兩,服五合至一升,良。

又方 忍冬莖葉(銼)數斛。煮令濃,取汁煎之,服如雞子一枚,日二三服,佳也。

又方 燒亂發,熬杏仁等分。搗膏,和丸之,酒服,桐子大三丸,日五六服。

又方 龍骨三分,藜蘆二分,巴豆一分。搗,和井花水服如麻子大,如法丸。

又方 漆葉曝干。搗末,酒服之。

又方 鼉肝一具。熟煮,切。食之令盡,亦用蒜薤。

又方 斷鱉頭燒末。水服,可分為三度,當如肉者,不盡,后發更作。

又方 雄黃一分,梔子十五枚,芍藥一兩。水三升,煮取一升半,分再服。

又方 梔子二七枚,燒末服。

又方 干姜、附子各一兩,桂二分,巴豆三十枚(去心,並生用)。搗篩,蜜和搗萬杵,服二丸,如小豆大。此藥無所不治。

又飛尸入腹刺痛死方。凡犀角、射罔、五注丸,並是好藥,別在大方中。治卒有物在皮中,如蝦蟆,宿昔下入腹中,如杯不動搖,掣痛不可堪,過數日即煞人方。

巴豆十四枚,龍膽一兩,半夏、土瓜子各一兩,桂一斤半。合搗碎,以兩布囊貯,蒸熱,更番以熨之,亦可煮飲,少少服之。

此本在雜治中,病名曰陰尸,得者多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