經脈根結第五

黄帝曰:天地相感,寒熱相移,陰陽之數,孰少孰多?陰道偶而陽道奇。發於春夏,陰氣少而陽氣多,陰陽不調,何補何瀉?發於秋冬,陽氣少而陰氣多,陰氣盛而陽氣衰,故莖葉枯槁,濕雨下歸,陰陽相離,何補何瀉?奇邪離經,不可勝數,不知根結,五藏六府,折關敗樞,開闔而走,陰陽大失,不可復取。九鍼之要,在於終 始,能知終始,一言而畢,不知終始,鍼道絶矣。

太陽根於至陰,結於命門。命門者,目也。

陽明根於厲兑,結於頏顙。頏顙者,鉗大。鉗大者,耳也。

少陽根於竅陰,結於窗籠。窗籠者,耳也。

太陽爲關,陽明爲闔,少陽爲樞。故關折則肉節潰緩而暴病起矣。故候暴病者,取之太陽,視有餘不足。潰緩者,皮肉緩膲而弱也。闔折則氣無所止息而痿病起矣。故痿病者,取之陽明,視有餘不足。無所止息者,真氣稽留,邪氣居之也。樞折則骨摇而不能安於地。故骨摇者,取之少陽,視有餘不足。骨摇者,節緩而不收也。當覈其本。

太陰根於隱白,結於太倉。

厥陰根於大敦,結於玉英,絡於膻中。

少陰根於湧泉,結於亷泉。

太陰爲關,厥陰爲闔,少陰爲樞。故關折則倉廩無所輸,膈洞。膈洞者,取之太陰,視有餘不足。故關折者,則氣不足而生病。闔折則氣弛而善悲。善悲者,取之厥陰,視有餘不足。樞折則脉有所結而不通。不通者,取之少陰,視有餘不足。有結者,皆取之。

足太陽根於至陰,流於京骨,註於昆侖,入於天柱、飛揚。

足少陽根於竅陰,流於丘墟,註於陽輔,入於天容(疑誤)、光明。

足陽明根於厲兌,流於沖陽,註於下陵,入於人迎、豐隆。

手太陽根於少澤,流於陽谷,註於少海。入於天窗(疑誤)、支正。

手少陽根於關沖,流於陽池,註於支溝,入於天牖、外關。

手陽明根於商陽,流於合谷,註於陽溪,入於扶突,偏歷。此所謂十二經絡也,絡盛者,當取之。